《信任机器:区块链的故事Trust Machine: The Story of Blockchain》是一部有关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纪录片。 创作《信任机器》的团队成员包括,Zach LeBeau(编剧、演员、导演、制作人)、Arie Levy-Cohen(SingularDTV财务长)、Alex Klokus和以太坊联合创办人Joseph Lubin。
为何说区块链会是信任的机器呢?互联网主要是「信息分享」而非「价值转移」。 而且现实生活中,为了实现在互联网上的「价值转移」,出现了很多中心化的第三方或者政府信用背书的中介机构。 因此,在「信用」问题上,我们似乎是别无选择的需要信任这些机构。 那么,假如这些中介机构出现了信用问题呢? 从小范围来看,一个企业很可能会出现系统宕机问题;从大范围来看,部分国家战乱冲突不断,不同政党交替执政,法定货币可能瞬间成废纸。 即使如此,为什么要舍弃当前已经成型的社会体系,去使用区块链来搭建所谓的高度安全性体系呢? 回答我们文章开头的问题,原因有三个: 其一、这个系统分布在全球各个角落,部分系统宕机,其他所有节点依然记录了每一笔账目,所以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。 其二、每个节点的账本数据一模一样,避免了篡改数据,数据造假。 区块链数据确认规则:如果两个账本对不上,默认以账本数量多的那个节点为准。 而这些个账本都是大部分也就是超过50%以上的记账参与者(节点)同意的。 所以,如果你想要篡改,至少要控制系统中50%以上的节点才行,这也就是常听到的「51%攻击」。 其三、我们再来说一下要成功的进行51%攻击的难度: 首先,节点总数量高达成千上万甚至数十万,且还在不断增加中; 其次,节点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,要控制世界上的大多数电脑,才能篡改其数据; 再者,这个攻击是需要构建出跟原先账本中一样多的节点后,再比原先的节点数量更多的情况下才能被认可; 而且再加上计算难度,电力等等成本,据统计要实现的这样一个攻击,所付出的成本高达270亿美元; 最后,即使攻击成功,由于全网所有节点发现自己的数据跟这个新数据不一致,会导致这些节点认为自己手中的数据信息不可靠,因此原先的数据会不再拥有高价值,那么系统中的代币也就毫无价值,所以,发动攻击者最后付出270亿美元的成本,却根本无利可图。 综合以上,区块链利用不分国界的全民全网参与方式,解决了跨国国情不同以及中心化平台做信任桥梁导致的问题,又利用环环相套去除被攻击风险的方式,解决了中心化系统的安全「信用」问题。
|